- IC型号
企业档案
- 相关证件:
 
- 会员类型:
- 会员年限:12年
- 阿库IM:
- 地址: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永泰路2号22幢
- E-mail:752574498@qq.com
富士康集团在中国已有三座工厂实现「关灯生产」
发布时间: 2016/11/18 9:30:02 | 581 次阅读
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指出,透过「智能制造+互联网」,鸿海已经从传统制造业走向无人自主「关灯生产」。目前鸿海在大陆的富士康集团已有三座工厂实现「关灯生产」,不仅能节省人力,更能达到近乎「零排放」的境界。
郭台铭17日出席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,上午及下午各出席一场论坛,并接受数家中港媒体专访,分享鸿海智能制造的经验及他力倡的「+互联网」的概念,亦即「任何行业+互联网」。
郭台铭说:「智能制造的平台是数字经济的基础,智能制造所产生的数据也就是智能制造的平台。」
今年鸿海旗下富士康参加天猫「双11」活动,便是先将零组件与供应商准备好,等接到订单后立刻生产。但在采购与售后服务累积大量数据后,他相信,明年「双11」富士康将无须事先备料与生产,只要根据产能与用户端数据,就能告诉供应商备多少料、生产线何时开工、生产什么。
目前在鸿海的智能工厂中,透过影像识别、信号处理能将每一部机台所产生的「小数据」累积起来,再透过物联网技术将机台与机台间产生大量的数据,因此一座工厂将能产生数百亿笔的生产数据。
郭台铭说,传统的自动化、机械化生产是人和机器作为控制的介面,智能生产则完全是物与物、机器和机器联网的界面,因此能省掉人工,完全做到无人自主化「关灯生产」。之所以称为「关灯生产」,是因为机器人虽然有「眼睛」,但不需要光线。
而且透过影像辨识,机器能知道每个单笔数据、每个制造流程是不是跟上一个制造流程在影像识别上完全相同,实现生产步骤全自动化检测。不仅如此,智能生产还能进行深度学习。郭台铭说,过去「定工差」必须仰赖老师傅的经验。但现在只要累积足够的数字与影像,已经完全可以由机器来定工差。
郭台铭表示,运用「云(Cloud)、移(Mobile)、物(Things)、大(Big Data)、智(Smart Life)、网和机器人(Network+Robots)」,鸿海已经创造出新一代关灯生产的工厂,不仅能控制生产质量,甚至可以达到几乎零排放的境界。
郭台铭预期,下一代智能制造产业革命将是跨界大数据的分享,透过制造流程与供应链等领域的大数据互联互通,将产生下一代的智能制造,鸿海目前也正在推动「C2C」生产模式。
来源:联合新闻